
采访时间:2008年9月8日
采访地点:水科院A栋楼党委办公室
采访人:殷人琦
被采访人:胡春宏
殷人琦:胡院长您好!很高兴能够邀请您参加院庆百人访谈的活动。作为水科院的副院长,请您结合分管的工作谈一谈水科院在近年来取得的一些成绩和成果。
胡春宏:我主管院财务工作,联系遥感中心,并担任中水科技公司的董事长,主持国际泥沙中心的日常工作。
中水科技公司是由自动化所、机电所和监测中心三个单位组成,四年来,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力求成为我院科技企业的一个重要的支柱。这段时间我们遇到不少困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保持在每年1亿左右的合同额,在我院占有比较大的比重。特别是近两年,中水科技公司逐渐走向国际,承接了越南、土耳其等国家的工程项目,国际项目的合同额占到总合同额的一半,所以说中水科技公司的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当然还要进一步地整合内部资源、建立激励机制、形成统一合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遥感中心过去是归属水利部的,1997年机构改革,并入水科院。遥感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这次汶川大地震,前期的第一手资料都是需要遥感技术的支持,包括洪水灾害发生的时候,在人员难以进入的情况下,遥感技术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说为上级领导快速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院也逐步认识到了遥感技术的重要性,并为遥感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努力。
国际泥沙中心是中国政府和国际教科文组织联合成立的第一个组织,于1984年成立,也是目前水利系统中唯一的一个非政府组织。从1978年开始,张光斗、钱宁、林秉南等老一辈水利专家就为成立国际泥沙中心进行了不懈地努力,2005年汪恕诚部长又和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长签订了一个长期的合作协议。应该说能够形成这样的合作关系是很不容易的。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争取成立这样的非政府组织,但是能够成功的比较少。国际泥沙中心可以说是走在了前列,是中国水利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为国内外的交流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
院财务工作是我的主管业务,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1989年我来到水科院,当时院里的合同额比较少,每个所大概一年也就是一、两百万元。到现在,水科院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就每年全院的合同额来说,从90年代初的一、两千万到现在的六亿多,增长的很快。项目的规模也从三、五万的小课题发展到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大项目。这都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时地了解信息,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要规范财务管理制度;要简化南北院之间的财务往来;要严格明确财务流转中的责任制。我院对财务工作十分重视,2005年开发了网上财务平台,2006年4月开始全院试运行。在试运行期间,收到了很多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当时财资处的同志也很辛苦,随时接到反映意见的电话就要及时修改完善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得到了院领导和全院职工的支持,系统功能也逐步成熟,包括了网上申报审批系统,还有资金的控制系统:各类课题的预算,科研合同的管理,财政资金、基建资金等的管理,财务信息查询等等。通过使用网上财务系统,我感觉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办事效率得到了提高,简化了办公程序。二是整个财务的管理有序化,使得各级领导,包括项目负责人对资金的状况了解得非常清楚,有利于对资金使用的合理监督和规范,减少了违规的财务行为,节省了资金。
殷人琦:作为院领导,也作为泥沙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您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有什么样的期望和要求?
胡春宏:我认为现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最主要的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工作。我举清华大学的雷志栋院士作例子,他一直从事新疆干旱方面的研究,每年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到当地收集资料,进行座谈。他取得的学术成果都是十几年的积累。现在的科研环境很好,项目很多,研究手段也很先进,这就需要科研人员要踏踏实实地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真正的科研大家都是从基础工作做起,没有捷径可走。同时科技工作者要广泛地了解国际前沿的技术发展,要注重团结协作,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业务能力。
(编辑:张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