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顾问委员会
 ·院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院庆工作办公室
 电  话:68785208
 邮  箱:yinrq@iwhr.com
 联系人:殷人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水科院50周年院庆 >> 百人访谈 >> 人物
访陈厚群院士 
http://www.iwhr.com     2008-09-12 14:09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采访时间:2008年9月8日
采访地点:水科院A栋楼党委办公室
采访人:马静
被采访人:陈厚群
   


马静:陈院士您好!中国水科院即将迎来组建50周年的院庆。我们开展了“回顾发展史、见证50年——百人回忆与访谈录”活动,您作为水科院的同龄人,走过风风雨雨50年,我们想请您谈一下在水科院的感受。


陈厚群:今年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建五十周年的华诞。我是1958年留苏毕业回国分配到院工作的。从刚开始参加工作,就一直是在我院的工作实践培育下成长的,经历了我院从发展刭“文革“中被解散,以后又恢复重建到在改革开放中更迅速发展的50年沧桑历程的全过程。亲身看到、更从自己参与的工作中感受到我院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在科技支撑和基础保障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50年来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我院前辈们创立的紧密结合工程实践、追求科研前沿的奋进氛围和踏实学风。这使我受益终身。

马静:在水科院工作的50年中,您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您能谈谈工作体会同时给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些建议吗?


陈厚群:有3点体会与青年科技工作者共勉:


    一是我院作为水利水电建设部门的专业研究单位,一贯把 “为建设服务”作为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工作应始终以水利水电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动力,急建设之所急,想建设之所想,把研究成果能在建设中被采纳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和验证,作为最终的、最重要的检验目标,而不仅仅是合同额和论文数。


    二是科研要为建设服务好,当然要紧密结合水利水电建设任务。我院在强调围绕部里当前中心工作的同时,始终注意到,从科研服务的性质而言,更需要适当地走在建设的前头,才能更好地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和决策提供科技支撑和战略性、前瞻性的咨询建议。而不仅仅是在出现了问题后再去研究解决。为此,需要我们心中时刻想着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两眼紧盯着国内外有关学科发展的前沿,注意对其吸收、消化、集成应用于解决建设急需的科研再创新。需要按照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重视基础性的探索和积累。既要求与时俱进地敢于挑战传统的概念和方法,重视高新技术的应用,又必须脚踏实地,贴近实际、强调工程观点,抓住本质性的关键因素,着眼于在建设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从我自己从事的抗震工作中也能体会到,若等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再重视大坝抗震安全,也就只能 “亡羊补牢”而难“未雨绸缪”了。


    三是科研的灵魂是创新,创新的决定因素是人才,优秀人才只能从团队中脱颖而出,而团队的希望则在于青年。多年来,我院在重视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的同时,始终把人才培育和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放在首位。基础条件固然是科研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一流的基础条件并不意味着一流的科研水平,再好的设备也要通过优秀人才的应用才能发挥作用。需要营造良好的协作氛围,凝聚“合力”,发挥群体作用,体现我院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才能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当今科技发展迅速,水利水电建设涉及众多学科交义,更突显这一理念的重要。记得在“文革”时期颠倒黑白的批判中,我院被说成“由‘八国联军’的‘反动学术权威’占领了科研阵地”,今天反过来看,实践正说明我院一贯重视广泛吸纳人才和十分重视国际和国内的交流和协作,是我院实力之所在。我从自身的成长中,感受到了我院在不断改进科研体制和管理理念,营造有利于科研人员干事业的良好氛围方面的努力。我也在深深感恩于团队的培育扶助和前辈的教诲引领时,更清楚地意识到,所有的科研成果无不都体现了团队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个人若离开了团队,就是“无土之木,无源之水”。在回首从也曾年青过的当年到如今已年逾古稀的50年岁月时,更深切感悟到,科研团队的活力和希望在于年青一代,自己应当秉顺我院前辈曾为我“甘当人梯”的传统,做好为年青一代“铺路搭桥”的“添砖加瓦”工作。


    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也正面临难得的大好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处在行业科研前端的我院,任重道远。院领导已经提出了要大力弘扬“创新、求实、敬业、奉献”的水科精神,“尽快把我院建成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的响亮号召。我作为水工抗震战线的一名老兵,虽然‘老牛自知夕阳晚’,但也还要按胡锦涛主席最近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的“要对人类社会共同防灾减灾做出贡献”的要求,以“无需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为实现我院这一激动人心的目标而尽绵薄余力。


                                     (编辑:张萌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