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泉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迎来了组建50周年华诞,50年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我们已从朝气蓬勃的青年进入了发挥余热的老年,回顾往事,历历在目,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历了水科院向何处走的艰难历程,发展成为今天世人瞩目的水利水电科研的璀璨明珠。此时此刻,无不缅怀为水科院发展做出不朽贡献的老前辈、老同志,原水力机电所所长刘玉明就是其中一位突出代表,他为水科院的发展,为水力机电所的壮大,竭尽了毕生精力,令人难忘。
创新、求实精神体现在老所长的一生中。在葛洲坝工程建设中,国家急需性能优良的水轮机,老所长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敢吃螃蟹,发挥创新精神,带领和组织全所科技人员,首先研制成功了五叶片水轮机,并应用于葛洲坝工程,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迄今为止,院获得仅有的2项国家特等奖之一,为中国水科院嬴得了荣誉。随着三峡机组前期论证工作的开展,试验技术成为制约水机事业发展的瓶颈,老所长急国家之所急,想在前,做在前,根据所的实际情况,提出改造试验台一事,没有经费,多方筹集,请求领导支持。夜以继日,努力拼搏,为攻克流量率定的难关,走前人未走的路,大胆提出建设100t率定桶的秤重法进行流量率定和用2t百万分之一的天平校准率定桶的思路,带领大家,攻克难关,做成了当时连中国最高计量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都不敢做的事。在建设试验台中提出,引进当时最先进的HP1000系列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自力更生研制刀口轴承和静压轴承进行力的测量等一系列创新思路,成功建成了我国最先进的水轮机械模型通用试验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当年水科院5朵金花中开得最显耀的1朵,是水力机械行业中唯一一座获得国家奖的试验台。试验台的建成也是中国水科院跻身于该行业,拥有很高声望和权威发言权的一个里程碑。
点滴小事将老所长敬业、奉献精神反映得淋漓尽致。记得在试验台100t率定桶的混凝土基础浇筑中,由于100t率定桶测量总精度要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所以基础不能有丝毫的变形。那天晚上我在施工现场,在清晨3点多钟时,突然发现我们的老所长来到了工地,说:“睡不着了,基础不能出问题。谢谢您!”。短短一语,深为感动,领导以身作则的敬业精神激励着我们科技人员,我们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老所长晚年身体欠佳,哮喘十分严重,可工作、学习处处事事高标准要求自己,想在前、做在前。记得有一次周末,向老领导沙主任汇报工作,老所长不顾重病在身,坚持要亲自汇报,我随老所长骑自行车前往,从南院到月坛北街这么一小段距离,老所长在途中休息了4次,才到了沙主任家中。就在老所长临终前的几天,我去看望他,也念念不忘机电所的工作和发展,提出想法,供研究。没想到,几天后,一个“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离我们而去。
点点滴滴,突显着水科院老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求实、敬业、奉献精神。中国水科院能发展到今天,是和水科院几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分不开的。在我院50周年华诞的日子里,我怀着对水科院的特殊感情,深情缅怀为水科院发展,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奉献的人们。
(此文写于二○○八年六月,编辑:殷人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