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顾问委员会
 ·院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院庆工作办公室
 电  话:68785208
 邮  箱:yinrq@iwhr.com
 联系人:殷人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水科院50周年院庆 >> 百人访谈 >> 历史溯源
乘科学进军东风 携手共建水科院 
http://www.iwhr.com     2008-04-25 16:46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忆中科院水工研究室与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合并筹建水科院有感

霍永基

    一,历史背景孕育历史机遇

    新中国诞生后,国家经历了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执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已处于绝对统治地位。第一个五年计划所确定的大部分指标提前完成。中国处于新的历史发展的阶段。1955年国家组织制定第一个《科学发展十二年远景规划》,同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并决定兴建黄河干流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因此,国家迫切需要积极充实水利机构,有计划地培养人才,提高水利建设的科学水平。

    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技术科学部,郭沫若院长在成立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大体来说,科学院主要应是研究基本科学理论和解决对于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的技术科学问题。生产部门的科学研究机构主要应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问题。高等学校的研究部门,则根据其具体条件研究基础科学理论或实际生产中的科学问题。技术科学部主任严济慈在报告中提及有关水利工程科学研究方向时指出:在动力工业方面,需要注意到水力资源的开发,应该配合区域经济的划分,研究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配合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进行关于水文和水工结构的研究。据此,中科院为着手进行水利工程科学研究,与清华大学协商,达成《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关于筹建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的协议》。1955年10月,中科院筹建成立水工研究室。机构暂设在清华大学内,待建成水利科学研究所后再迁出清华大学,独立成为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

    1956年,人民日报发表了《向科学进军》的社论,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全国科技界和教育界精神振发。我和原中科院水工室一批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都因被分配到中科院水工室无不感慨万分。在张光斗、杨家德两位正、副室主任的领导下和林秉南、钱宁、肖天铎、朱可善等一批归国老专家的精心培养下,积极参与清华大学新水利馆的建设,为筹建中科院水工室和筹划中科院水工研究所而日夜奔忙。1956年末,该室建设已初具规模,已有研究人员40名;技术人员5名;技术工人14名,行政人员6名,合计人员65名。至1957年,人员增至近110名。

    此时,水利部在景王坟筹建的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已初具规模。电力工业部在木樨地亦已筹建了水电科学研究院。我国三路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大军发展迅速,形势喜人。国家为了集中力量,加快发展,避免重复,节约资源考虑,于1957年初国务院规划委员会提出中科院水工室与水利部水科院合并的战略决策。合并后的任务,主要为研究水利科学的基本理论及重大水利建设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我国水利科学研究的中心。这就为创建新水科院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二,肩负历史重任 齐心协力共建水科院

    1957年3月,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水利部部长傅作义、电力工业部部长刘澜波和交通部部长章伯钧以及相应的业务主管领导,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决策指导下,达成了《中国科学院、水利部、电力工业部、交通部关于水工科学研究机构的协议书》,上报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与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合并为中国科学院与水利部共同领导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其发展方向主要为研究水利科学的基本理论及重大水利建设中带普遍性的问题,为水利科学研究的中心,指导全国各水利科学研究单位,为全国各生产部门(水利部、电力工业部、交通部、铁道部等)服务。

    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改由水利部与交通部共同领导,使成为全国河港治理为主的科学研究机构。

    3.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水工协调组应迅速考虑有关执行上述协议的具体措施。

    国家的需要,中央的决定,全体同志坚决拥护,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然而要建成一个全国水利科学研究中心,深知任务艰巨,百事待兴。两个机构的领导层密切合作相互沟通,充分醖醸,统一认识,运筹帷幄,日夜奔忙。准备工作就绪后,于1957年12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电力工业部、交通部达成协议,正式决定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与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合并,由中国科学院与水利部共同领导,并密切与清华大学合作。该机构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其发展方向主要为研究水利科学的基本理论及重大水利建设中带普遍性的问题,为水利科学研究中心。并为全国各生产部门(水利部、电力部、交通部、铁道部等)服务。


照片1 原中科院水工室泥沙组同志们合影

    三,昂首前进 踏上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新征途

    回顾五十年来,中国水科院经历三代人的艰苦创业、不辞劳苦、坚定信念、坚决贯彻中央的科研方针和正确的研究方向和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创新,积极投身到全国大江、大河开发利用的大潮,转战南北,足迹遍布祖国大地河山,为全国水工程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的重要科研成果,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造就了一批科研人才,建成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大厦,得到了国家和水利部的认可肯定,赢得了水利水电界同仁的赞誉,扩大了国际合作和影响,这是我们全体水科院人长期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当今我国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正值我院建院50周年华诞之时,回忆半个世纪水科院建院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感慨万分。衷心祝愿中国水科院不负众望,不断创新改革,继续前进,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昂首阔步,踏上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新征途,再创历史辉煌。


照片2  1988年原中科院水工室部分同志合影(前排中为原水工室副主任杨家德)

(编辑:王连祥 2008-4-2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