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仲云同志是我党早期的革命家,也是水利水电界的老领导、老前辈、老专家。早在1927年,冯仲云同志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被选为清华大学支部书记。“九一八”事变后,冯仲云同志毅然放弃了教授的职位和待遇,积极投身到东北抗日活动中,先后担任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等职务。抗战胜利后,冯仲云同志又先后出任苏军沈阳警备区副司令、松江省政府主席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冯仲云同志历任国立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部副部长、水电部副部长,兼任华东水利学院(现为河海大学)院长,是党的“八大”代表,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1955年,冯仲云同志因战功卓著,获得了毛泽东主席亲自颁发的“八一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冯仲云同志1954年任水利部副部长,1958年任水电部副部长,主管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教育等工作,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含冤逝世。在此期间,他始终保持革命家的本色,以高昂的热情和顽强的斗志奋战在新中国水利水电战线上,直到生命的终结。冯仲云同志长期致力于水利水电科研教育事业,先后担任中国水利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副理事长,是我国水利水电科研教育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55年,他主持召开全国水利科学试验研究会议,提出了水利科学试验研究的方针、任务以及与高等学校合作的形式、范围,决定加紧筹建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推动我国水利科研工作走上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他组织制定了“水利科学技术1956~1967年规划”,成为我国一段时期内水利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他积极倡导并推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电力工业部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合并,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成为全国水利水电系统的科研中心,为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作为水利水电科技工作的领导者,他高度关注并大力支持水利电力前沿课题研究。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中泥沙处理难题,他专门召开泥沙研究座谈会,并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专门设立泥沙研究所;定向爆破技术一出现,他就敏锐地注意到这项技术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大力支持该技术的应用试验研究;为了推动核电发展,他力主从武汉水电学院和华东水利学院两个院校遴选了35名大学毕业生,进入北京电力学院先期学习核电技术。冯仲云同志对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工作的显著贡献,功在当代,泽被千秋。(摘自水利学会2008 年3月24日报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