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顾问委员会
 ·院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院庆工作办公室
 电  话:68785208
 邮  箱:yinrq@iwhr.com
 联系人:殷人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水科院50周年院庆 >> 百人访谈 >> 初创发展
令人难忘的回忆 
http://www.iwhr.com     2008-07-25 09:20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张月娴

    水利科学研究院是1956年组建的,也就在此时,我从学校毕业,步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中,我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在张院长带领下,从废墟平地上起家,艰苦创业。1958年水利科学研究院又和水电科学研究院合并成为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它不仅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而且还有全国一流的科研设备和科技人才,有从国外冲破重重困难归来的专家,有新中国派出去进一步培养的技术骨干,还有新中国自己培养的优秀的知识分子。在这样一个优秀人才汇集的集体中,人们都会感受到一种奋发求知的氛围,都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因为在建国初期,为了改变我国科技落后的状况,党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了向科技进军的热潮。大家制定了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人人争先,埋头苦干,自觉的钻研业务,充分利用时间,每晚上办公大楼里的灯光长久不熄,看书,翻阅技术资料,增长技术才干和知识水平,学习气氛十分浓厚。院领导团结和带领全院职工,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院形成一个在科研工作中积极向上,拼搏奋发,埋头苦干的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这对我国刚刚起步的水利水电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带出了一支思想和技术双过硬的队伍。大家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获得了丰厚的成果。为全国水利水电建设提供了数百项成果。其中大部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这个战斗的集体中,我也同样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实践的第一线中。当我们接受了河南人民胜利渠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时,正面临我国还没有完全摆脱经济困难的阴影,加上河南自然灾害频繁,无雨就发生旱灾,庄稼欠收。下雨就发生洪灾,冲毁良田。到这样的省份去工作,条件肯定是艰苦的,任务也是艰巨的。但我和同志们没有退缩,大家一道积极开展工作,首先调查了解情况,充分做好思想准备,增强认识,制定好计划,切实组织好人员搭配,起早贪黑,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照,每个人带上取样工具、干粮和水,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每天大家都是拖着疲惫的腿,背着收集的土样和水样,往返于驻地和野外之间。大家流汗吃苦,没有一个人有怨言。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对工作没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同志们都互相团结协作,乐观向上,积极认真地整理好数据,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任务,写出了满意的可行性报告,提供的图纸和数据为地方修建工程提供了有效的依据。这些数据全部被采纳,为人民的水利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造福于民。

    回忆到当时为什么干劲如此之大?为什么会给自己留下这么美好的回忆,而永远不能忘怀呢?

    除了同志们热爱自己的水利水电事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祖国水利水电事业奉献一生的坚强意志和信念以外,更重要的是,工作中有问题,生活中有困难,有组织上的照顾和关心,有同志们的爱护、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张院长对广大职工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如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职工的新生婴儿没有奶吃,订不上牛奶,买不到营养品,孩子哭叫,大人伤心,没有办法。此事被张院长知道了,他拿出钱让院办秘书开证明,立刻派人到五棵松牛奶总站去订,并及时送到职工家中,使职工很感动。还有职工生重病,张院长总派人去看望,解决实际问题,人人牢记心中。

    张院长爱惜人才,珍惜人才,有个别同志在当时的政治运动中有言论,受到了不合理的对待,他不但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且还正确的使用,保护他的积极性。凡此种种,都深深打动了职工的心灵,大大的激发和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大家忘我的工作,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这一切都使得同志们感到,工作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工作愉快,心情舒畅,每一个人都能充分的发挥和展现自己的才能。加上院里经常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活跃了职工的生活,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从而觉得水科院就是自己的家,一个温暖、和谐、愉快、幸福的大家庭。

    自己虽然退休了,但美好的往事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美好的回忆。

(此文写于二○○八年三月,编辑:况黎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