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佩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自一九五五年来到水科院这块土地,恍眼间,五十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又一幕的呈现在眼前。从荒无人烟的坟地到高楼大厦的林立,从十几个人发展到上千人,土地沸腾了,水科院壮大了,在这庆祝五十周年大喜的日子里,我应该把我简短的,无论是坎坷的还是顺利的,是心酸的还是欢乐的,是悲壮的还是朴实的人和事都写出来。那可是多少个难以忘怀的日日夜夜呀,就是千言万语也不可能写得齐全,同志们的艰辛和汗水更是难以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思来想去,还是写点与我的工作有关的片断吧,以表示我对五十周年的祝贺。在这里,感谢曾经支持我工作的同志,更向那些曾经因为我处理问题不当而伤心的同志表示歉意。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国家的财力原本就很困难,加之又遇到了大的灾难,中央向全国发出“节约”的号召,我院的公用经费也压缩百分之二十。全院同志不是在困难面前叫苦,而是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响应号召,比如:秘书科是文件最多的地方,他们把发来的信封,翻过来粘贴继续使用。又比如:总务科的同志们写小条贴在墙上:“人走灯灭”,“随手关灯”。上级也发来很多文件,如:“不许用公款招待烟茶”, “不许用公款请客送礼”,“不许用公款游山玩水”等等。还有“节煤有奖”的通知,锅炉房的师傅们既要保证大家的取暖,又千方百计的节约用煤,效果很好。也有使我难以忘掉的事情,比如:有一次我和蹇家才同志争论,他为了给水科院省点钱,买了一条烟给干活的工人同志抽了,要求报销,我没同意,还是田院长说话了,对蹇家才同志说,“就从你们单位卖旧报纸的钱里出吧”。这勤俭节约的思想真是深入人心,大家都以节约为荣。还有工厂的师傅们,为科研项目加工制作部件,能少用一点原材料就少用一点,我亲眼看到工厂的师傅和科研的工程师仔细研究,如何节省原材料和如何用代替品可以少花一些钱。对这些,院长表扬过多少同志也无法计算了。但是,对于浪费,院长也是不客气的批评指出。院长对仓库管理人员也叮嘱过,把院内角落里散放的下脚料和小块的原材料,都捡回来集中处理,这又是一笔小收入,科研用水量大的单位,他们也是千方百计的节约用水,他们是如何煞费苦心想方设法把水节省下来的,我这门外汉也说不清楚,但他们的苦心和汗水我却记在心里了。
还有很多实例,数不胜数,比如:节约纸张,节省差旅费,节省汽油费,还有……
“艰苦奋斗”这块金牌鼓舞着全院同志,也伴随着全院同志走出困境。环境虽然艰苦,但科研成果却硕果累累,对这些方面广大的科研人员比我更有发言权。我真城的希望,这块金牌永远传承下去。
(此文写于二○○八年四月,编辑:殷人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