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顾问委员会
 ·院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院庆工作办公室
 电  话:68785208
 邮  箱:yinrq@iwhr.com
 联系人:殷人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水科院50周年院庆 >> 百家论坛 >> 活动进展
——张人禾院长、张培震所长专场学术交流 
http://www.iwhr.com     2008-09-22 08:58     来源:      作者:
字体: 】    打印    关闭    

 
匡尚富院长致辞



张人禾院长作专题报告



张培震所长作专题报告



会议现场

    2008年9月17日下午,在中国水科院南院A座1020会议室,院庆“百家论坛”系列活动再次开讲。应我院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张培震所长先后作了“中国夏季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可能成因”和“中国大陆地震地质背景与汶川5•12大地震”专题学术报告。匡尚富院长到会致辞并主持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会议的还有刘之平副院长、胡春宏副院长、汪小刚副院长,院办李锦秀主任,科研计划处阮本清处长、防洪抗旱减灾所丁留谦所长,抗震中心胡晓主任、岩土所温彦锋所长、科海利窦铁生副总等领导和专家。

    张人禾院长从(1)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异常,(2)引起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可能原因,(3)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减少与高原气候年代际变化等3个方面就中国夏季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可能成因作了系统讲述,指出东亚夏季风在1970年代中和1980年代后期发生了2次年代际转型,我国夏季气候的年代际变化与北极和北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密切联系,欧亚大陆积雪、北极海冰以及西北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变化是引起东亚季风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可能成因。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减少可能是高原上空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培震所长首先介绍了中国大陆地震地质背景情况,指出中国大陆具有周边板块作用强烈、大陆内部地质结构复杂、地块相对运动明显、活动断裂广泛分布等4大特点,然后就5.12汶川大地震的特点与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他认为2008年5月12日突然爆发的汶川8.0级地震是一次低速率、长周期和高强度的巨大地震。这次地震具有能量积累慢、复发周期长、释放能量大、影响范围广、破坏强度高、次生灾害重等特点。由于这种地震发生在大陆内部,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性极强,并且难以预测,是一种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的地震类型。

    匡院长对两位专家的学术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两位专家从很高的宏观层面,讲解了我国气候年代际变化及其可能成因和大陆地震地质背景与汶川5•12大地震。虽然与我院专业跨度较大,但通过这次论坛,开阔了我们的专业视野。

    来自院科技委、科研计划处、抗震中心、结构所、岩土所等单位和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及在读研究生等4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并与两位专家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7/07 14: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