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领导小组 | 任务分工表 | 贯彻落实 | 媒体聚焦 | 专家观点 | 图片长廊
 
  首页 >> 专题报道 >>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实现水利科技新跨越 >> 专家观点
新时期我国水利发展的重大机遇
发布日期: 2011-03-23  来源: 中国水利报社

 

刘昌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对我国水利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次就水利专门颁布的综合性文件,聚焦了水利建设主题,不仅体现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更加广泛地提出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全面而深刻概括了水与水利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内涵。这一文件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均有重大意义。我们知道,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立方公里,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全球淡水总量仅占全球总贮水量的2.5%左右,其中77%以上是以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中,难以为人类直接利用。适合人类、可以常用的大小河川地表淡水总量不过4万立方公里左右,还不到全球总贮水量的十万分之三。中国的大小河川地表淡水只有2700立方公里。中国的人口占全球的25%左右,而其河川地表淡水总量还不到全球总量的7%。可见淡水资源在全球特别在我国是极其珍稀的。

  中央一号文件高度概括了水与人类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称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为何说水是生命之源?众所周知,一切生命都不能离开水,因为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分,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水是决定生物(动植物)生长和繁衍的关键要素,同时决定着动植物群落的类型、分布与行为;为何说水是生产之要?因为水是工业的“血液”、农业的“命脉”。以全国2008年的统计为例,农业生产实际灌溉面积亩均用水量为435立方米,当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08立方米。尽管用水效率还在提高,但是工农业生产总是不能离开水的;为何说水是生态之基?因为水对各种生态系统来说都是基本要素。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出现的生态系统退化多与人类用水挤占生态需水有关。

  当前我国正面临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其挤占生态用水的三重压力,水资源的珍稀性更为凸显。这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时代背景;中央一号文件清晰指明了新形势下我国水利的战略地位和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明确地指出了水利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为何说水利具有公益性?因为水是全社会拥有和共享的资源,关系到人类与自然的方方面面;为何说水利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因为水资源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同时也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因此中央将水利工作放到了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的高度。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我国水利建设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文件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及全社会认识水问题、解决水问题指明了方向,为全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作为行动的指令,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

  文件明确提出国家将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说明中央聚焦水利建设主题,并不是脱离“三农”问题,而是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有了更具针对性的思路,强调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水利,从而使“三农”政策更加灵活和有效。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不仅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而且赋予了水丰富而广泛的内涵:其一是农业生产始终是用水大户(中国仍占65%,美国目前也仍占60%左右),其二是保持农业发展与维护生态的可持续性密不可分。因此,强调“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与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对新时期(“十二五”期间乃至到2020年)我国水利事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机遇。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是我国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所有涉水相关部门及其干部职工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以文件精神为指导,深刻领会和谐社会建设理念,充分认识水利工作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体制改革,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由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进一步施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与生态安全。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17/12/07 18: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