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云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蒋云钟,男,1969年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蒋云钟同志主要从事水资源调度理论与技术、水资源信息化理论与技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负责和参与了一系列重大项目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水资源调度与信息研究室主任,水利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总工程师,水利部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创新研究群体成员、“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等。

1、水资源信息化研究、规划与设计工作

系统提出了建设我国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技术定位、总体框架和工作流程。并分别针对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特点,提出了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和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主要建设内容和基本技术要求。主笔撰写了《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导论》、《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理论与实践》等专著,参与了《中国数字流域》、《“3S”技术水利应用指南》等专著编写。

在国家、流域、省市区和城市等各个层面积极实践和努力推动我国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前期工作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写了《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于2008年11月通过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审查,2009年7月通过陈雷部长主持的部长办公会审议。2011年,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写的《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4年)》在财政部顺利立项,系统设计了由中央、流域、省、地市和县区等五级用户组成,由采集传输、计算机网络、数据资源、应用支撑、业务应用和应用交互等六个层面,并以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为两大保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科研规划设计中介机构、社会公众、管理对象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五类对象提供服务的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参加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水利部等10个部委局共同参加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该库是国家电子政务四个基础信息库之一,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工程。具体负责了国家数据主中心和水利数据分中心内所有有关水资源、大型灌区、西南水能资源、南水北调工程等数据的建设,通过整合我国分散在各个部门和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立逻辑上统一、物理上分布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分类目录体系和交换系统,支持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多层次网络共享。

主持开发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全国防洪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全国蓄滞洪区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信息系统”、“国际河流管理信息系统”、“流域及区域通用化水资源供需分析及配置模型分析系统”等中央系统,“黑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信息系统”、“辽宁省区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北京市降雨产流测报系统”、“北京市水资源综合调配决策支持系统”和“福建省水政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流域及地方系统,系统得到大量推广应用,并获得了10余项软件著作权。

2、水资源调度科学理论、技术与模型研究工作

提出了大型跨流域、流域与区域相联合,分布式水循环模拟模型和集总式水资源调控模拟模型相耦合的二元水循环模拟调控技术,模拟与优化相结合,具有多目标、全效性、动态序贯决策等特点的跨流域水资源调度技术。合作撰写了《水资源综合调配模型技术与实践》、《复杂水资源系统模拟与优化》、《多维均衡生态调控理论与实践》、《分布式水文模型EasyDHM》、《基于WebGIS的降雨产流测报与实时水资源评价》等相关专著。

作为“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2006BAB04A07)课题负责人,从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调度实际问题出发,采用多学科综合和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系统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跨流域调度技术总体构架,研究了中线水资源调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中线调度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

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三峡及长江上游特大型梯级枢纽群联合调度技术”(2008BAB29B08)课题技术负责人,提出建立了基于二元水循环模拟理论框架的三峡以上流域以及金沙江流域二元水循环模拟平台,综合考虑防洪、发电、航运、生态、泥沙等约束,考虑不同决策者间的利益,变时段序贯,多目标群决策的梯级水库联合调度优化模型,寻求系统最大综合效益下的整个梯级运行方式。

此外,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及区域通用化水资源供需分析及配置模型分析系统”研制中,作为技术负责人提出了并建立了以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模型为核心,以生态环境需水预测模块、经济社会需水预测模块、节约用水模块、水资源保护模块、供水预测模块、流域水量平衡分析模块、多目标方案比选模型等为辅助模块完整水资源配置模型系统。该技术核心部分在“松辽流域水资源配置”、“海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天津市水资源配置”和“海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广西水资源配置”、“北京市水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综合管理”等多个流域和省市区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成果经鉴定认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国际领先。

在水利部科技创新重点项目“辽宁省区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研究与示范”中,研制了联合运用预报水库来水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地下水数值模型、水资源实时管理的多目标规划模型、水库实时调度的动态规划模型等多个模型的区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解决了大系统集成等复杂技术难题,并在当地得到了实际应用,模型成果经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重大水利工程评估、论证与规划工作

先后参加了包括三峡工程等在内的若干国家重大重点工程的评估与论证工作,其结论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2008~2009年参加了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三峡工程论证及可行性研究结论的阶段性评估”,担任防洪与水文课题专家组成员,并兼工作组组长。对三峡工程当年立项论证阶段中有关防洪与水文相关的结论做了阶段性评估,该评估报告已经递交给国务院,并正式出版。

2009年~2010年,参加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委托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作为专题负责人完成了“鄱阳湖流域水资源演变及综合应对”和“鄱阳湖水利枢纽防洪影响及对策研究”,从水资源利用和防洪等方面对鄱阳湖水利枢纽的作用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枢纽的运行调度方式,研究成果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并负责了《鄱阳湖水利枢纽相关影响及对策研究“六大课题”综合报告》的编制工作,本着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科学态度,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利与弊进行了比较全面客观的分析。

2007~2009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完成了“长江中下游水资源情势宏观分析及建设流域大型控制性水库的作用研究分析”,分析了长江上游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对三峡入库径流的补偿作用和入库洪水的拦蓄作用,以及与三峡水库联合调度对长江中下游水资源与防洪安全的作用等,对金沙江中游龙头水库比选与论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外,作为主要成员或专题负责人参加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国防洪规划”、“全国水库建设规划”、“西部地区水利规划纲要”、“全国中小河流近期治理规划”等多个重大国家级水利规划。

4、水利技术标准编制工作

主持编写了《水资源管理信息代码编制规定》(SL457-2009)、《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SL380-2007)、《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技术导则》(SL/Z349-2006)等多项行标,参加了国标《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 23598-2009)的编写;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写了《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基本技术要求》(水资源[2011]78号)、《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基本技术要求》(水资源[2008]281号)、《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办资源[2005]129号)和《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指导性技术文件》(资源水务函[2005]30号)等部颁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了我国水资源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为指导和规范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此,获水利部2010年全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先进个人奖励。

5、人才培养工作

在努力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作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研究生导师,以及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东华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兼职研究生导师,十分重视对水利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至今已经独立培养硕士5名,合作培养硕士15名,合作培养博士13名,合作培养博士后7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名。

此外,作为水利部水资源司有关水资源信息化方面的主要技术支撑专家和“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专家组成员,具体负责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先后在水资源司主办的系统建设相关的10期培训班作专题技术讲座,共对全国1400多名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既培养了大批骨干技术人员,为推动各地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全程组织和参与了七个流域机构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技术审查工作,参与了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试点(涉及全国25个省市50多个城市)建设的立项咨询、方案审查、中期检查和竣工验收等工作。

6、论文专著、软件著作权及成果奖励

    合作出版专著8部,合作发表论文100余篇(SCI 检索5篇,EI 检索21篇,ISTP检索5篇),获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登记权20余项。曾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和北京水务科学技术奖、全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先进个人等奖励。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17/12/07 18: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