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
 

1、基本情况

    姓   名:胡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7.4      籍贯:安徽省枞阳县

    党   派:中共党员    单   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水利研究所

    学   历:博士        职   称:高工      职  务:村镇供水与排水室主任

    专   业:水利水电工程         研究方向: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

    兼   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2、学习及工作经历

    1995.9~1999.7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农田水利工程,获学士学位

    1999.9~2002.6    北京工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获硕士学位

    2002.7~2005.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2005.8~至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历任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高级工程师

    2009.9~2010.11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借调

    2007.9~2012.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标准化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

3、工作业绩及主要成就

    主要从事农村饮水安全和水利标准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主持横向课题20余项、包括总投资2.55亿元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制水利技术标准20项(其中主编4项)、水利部规范性文件8项。荣获教育部、水利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厅局级奖9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2项,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项。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先进工作者”、“全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2010年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农村饮水安全等领域,围绕以科技支撑农村饮水安全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目标,在管涵优化、自动化监控、应急供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装置研发、系统开发、规划设计、技术咨询和培训推广等工作。

    一是在输配水管涵优化方面,协助课题负责人研究建立了基于长距离输水的管涵优化数学模型以及村镇配水管网控制性水力校核模型,分别应用于南水北调北京段管涵优化(节省工程投资6.1亿元)以及北京市朝阳区61个单村供水工程的管网更新改造设计。引入了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建立了南水北调北京段管涵视景仿真系统。

    二是在农村饮水安全自动化监控方面,研究构建了基于不同供水规模、水源类型农村饮水安全水厂级与区域级的监控模式、指标、方法及标准。研发的区域级监控组态软件,通过水厂级系统实时数据汇总通信中间件,在理论上为建立全国级的农村饮水安全监控系统提供了可能,有较大的技术创新,正在陕西等省进行推广示范。

    三是在农村应急供水方面,研发能满足不同水质水量处理要求、无外接电源条件,基于膜过滤为核心技术单元的集装箱式、自行车式和手摇式应急水处理装置。在发生南方低温冰冻雨雪、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时,协助有关部门参与编制相关技术材料,为灾区应急供水及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是在规划设计方面,作为技术骨干参编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审查通过,为全面系统解决全国农村供水问题提供了依据;研究编制了海南省两个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十一五”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了适宜这两个县地域特点、供水条件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模式;承担了北京市朝阳区饮水设施改造等工程项目的可研与设计,共同研究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地区供水的总体解决方案。

    在标准化研究方面,研究提出了水利标准特征名、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与非工程建设标准分类、标准颗粒度划分等方面的科学合理并可操作的界定原则。在标准体系框架结构的维度方面,研究揭示了标准维度的实质、水利标准各维度的关系及其在标准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为水利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标准体系的优化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的多要素模型,在水利行业首次引入综合标准化的理念,优化了标准体系的构建途径,为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的修订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上述大部分研究成果在水利标准化管理及新一轮水利标准体系修订工作中得以采纳应用。

4、学术思想、研究团队建设、学科发展思路等

    学术思想:

    在农村供水方面,从发展阶段上而言,农村供水由于基础薄弱、建设标准低、区域差异性大、管理难度大等因素,导致解决农村供水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局部反复性。从技术研究上而言,农村供水由于点多、面广、规模较小、水源分散、水质较差、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等特点,迫切需要经济实用、简单易行的技术和装置。在解决方式上,选择良好水源、建设适度规模的集中式供水、局部范围采取分质供水模式是当前阶段解决农村供水问题的优先选择。

    在标准化方面,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标准的属性将不可避免地向政府主导制定的公益性、强制性标准(技术法规)以及市场主导制定的自愿性、推荐性标准两个方向发展。工程建设标准的发展趋势是利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等标准化形式,形成“产品化”的标准。标准体系在较大领域中是标准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但针对某些具体标准化对象,系统性更强的综合标准体或标准簇无疑是更佳选择。

    研究团队建设:

    无论是农村饮水安全还是水利标准化领域,工作涉及面均较广,需要团队协同研究。一是针对任务重、要求高、时间急、竞争强的总体形势,逐步打造一支核心竞争力、能打硬仗的团队;二是塑造积极向上、稳定和谐的科研氛围,让每名员工能轻松愉悦地投入工作;三是针对研究团队年轻人较多的现状,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不断提升年轻人的综合水平和行业影响力。

    学科发展思路:

    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在工作目标上,突出“三个面向”,即:面向行业重大科技需求、面向基层突出问题、面向学科发展前沿。在研究重点上,一是针对大规模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任务在“十二五”期末即将完成、且工程建设标准相对较低的现实,着力开展农村既有水厂的更新改造模式研究;二是围绕提高供水水质合格率这一社会关注热点问题,长期开展农村消毒、水处理、水质检测等适宜技术与装置的研发;三是针对生活供排水密不可分且农村排水系统薄弱的现状,深入开展农村雨水与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技术、模式及标准的研究。

    在标准化方面,基于目前学科理论体系薄弱的现状,开展标准化学科的理论体系研究,这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基础性工作。针对现行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局部存在过散、过细、交叉重复以及部分标准之间关系不清等问题,迫切需要开展水利技术标准的逻辑关系研究。

5、科研及成才感悟

    科学研究的道路永无止境。个人的些许成绩离不开时代的感召、平台的支持、领导的关爱和团队的贡献。科技英才的称号对我而言是褒奖,更是激励和鞭策。今后惟有怀揣感恩和包容之心,以更强的使命感、更大的责任心、更高的热情、更积极的心态来投入到每项工作中去。

现场考察泵船取水口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17/12/07 1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