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启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1、基本情况

    姓名:彭文启;性别:男;出生年月:1967.12;党派:中国共产党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专业:水环境
    学历:博士;职称:教高;职务:副所长;研究方向:水环境

    2、学习及工作经历

    1985~1989,中国农业大学,农田水利工程,获学士学位
    1989~1992,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环境水力学与计算水力学,获硕士学位
    1992~1994,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流动力学,获博士学位
    1995~1997,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程师
    1998~2005,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室主任
    2005~2007,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室主任/总工
    2007~至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所长

    3、工作业绩及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流域水环境机理与模型技术、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近20年,在水功能区综合管理技术体系、河湖健康评估与受损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流域水污染防治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等方面主持承担大量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为国家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管理对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水利部大禹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环保部环境科学技术进一步一等奖一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水利部大禹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出版合(译)著5本,发表论文40余篇。

    1)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综合管理技术体系方面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技术贡献

    2000-2005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8部委项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之“全国地表水水质调查评价和污染源调查估算”全国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全国污染源调查评价和地表水水质调查评价技术工作,在此基础上,主持编制《全国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基本形成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和全国非点源调查估算技术体系。项目成果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2011,水利部“全国二十一世纪前10年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变化调查评价”技术负责人,主持全国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变化特征与现状调查评价技术工作,系统分析全国水质变化规律和成因,该项工作为水利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提供系统的基数调查成果。

    2009-2011,水利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技术支持项目负责人,协助水利部水资源司编制“纳污红线”管理实施方案,形成水功能区达标率分解技术方案,负责编制“纳污红线”统计、调查监测和考核办法,提出纳污红线综合监管评估和考核制度设计方案,为“纳污红线”综合管理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2007年协助水利部水规总院完成水利“十一五”发展规划与水资源保护相关规划指标(水功能区达标率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目标的中期评估,现在正在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水资源保护相关指标目标测算技术工作。

    2)河湖健康评估与受损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方面的主要工作与技术贡献

    2005-2007年松花江水污染突发事件“沿江两岸分散式取水及地下水供水安全性影响评估”课题组长,课题研究成果为国务院应对松花江水污染突发事件科学决策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持,形成了水污染突发事件饮用水安全应急评估调查评价技术体系,项目成果获得环保部环境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0-2016年水利部“全国河流健康评估”项目负责人,项目目标在试点工作基础上稳步推进每2年一次的《全国河湖健康评估通报》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协助水利部水资源司编制的工作大纲已经水利部领导批准,正在组织开展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流域试点评估技术大纲和技术细则的研究。

    《中国水资源公报》(水质部分)和《全国地表水资源质量年报》等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制与水资源质量评价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细则,编制水质趋势分析软件(PWQTrend)和水功能区达标评价软件(PWQWFZ)下发各流域及省区水质监测评价中心,为行业水质监测评价能力建设提升提供支持。

    2004-2008,水利部948项目“水资源保护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信息共享”专题“水环境信息共享”负责人,研发了水资源保护信息化技术,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信息共享项目成果获得水利部大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7-2008,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基金项目“基于3S技术的江河流域水污染自动化测报和应急处理系统”负责人,2006-2009年现代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负责开发了黄河中下游及松花江的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决策支持系统。

    2007-2009,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温榆河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负责人,探索了城市河道水质强化净化生态技术方法,提出了适宜城市河道的“并联水路多级强化净化生态技术方案”,并获得多项专利,为北京城市河道水质改善和水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3)流域水污染防治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方面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技术贡献

    2007-至今,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河流主题专家,参与编制“十一五”和“十二五”“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主题实施方案,参与河流主题的项目及课题论证、咨询和技术管理工作,负责该主题中有关水质水量联合调控理论与技术集成及国家对策研究。

    2008-至今,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与总量控制技术研究”“十一五”课题负责人,研发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和容量总量计算技术体系,“十二五”拟开展典型流域容量总量控制技术与示范研究,为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从目标总量向容量总量及向水质目标管理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持。

    2010-2011,环保部、水利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技术工作组副组长,水利部合作编制水污染防治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为“十二五”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思路过渡到基于水功能区的容量总量控制的水质目标管理中关键技术问题提供技术咨询。

    2005-2007,云南省项目“云南省水资源调查评价”“云南省9大高原湖泊水质模型与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课题负责人,形成了湖泊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模型技术体系,项目成果获得云南省200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4、学术思想、研究团队建设、学科发展思路等

    学术思想。流域水资源保护是对流域水生态系统物理、化学和生物完整性的综合保护,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技术体系是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的综合管理技术体系,将基于流域水文、水环境、水生态过程科学认知转化为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的推进器,服务水资源保护管理国家需求,提升水资源保护行业管理能力,是流域水资源保护研究的重要指向。

    团队建设。形成河湖健康评价、河流环境流量和容量总量控制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的流域水资源保护研究团队。

    学科发展。现代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体系不能只是污染水质状况评价,而是以水生态和功能保护为目标、包括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的综合评价,其标志性体现是河湖健康评价通报制度的形成。健康的流域水生态是流域经济活动的承载基础,流域水生态系统合理的承载量是流域水生态保护和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于水生态保护目标和水功能保障需求的生态流量与容量总量双控制管理是优化调控流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有效对策,标志性体现是流域生态流量评估考核制度和流域容量总量控制管理制度的落实与全国推行。

    5、科研及成才感悟

    有一份真诚的感恩之心,有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有一份难以舍弃的执着,有几分自命不凡的自许,有几分必须抓住的机遇。

办公室办公

会议发言

主持国家水专项课题年度工作总结会议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17/12/07 1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