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水科院第十一届党代会 > 工作回眸
围绕中心工作,助推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
2017-09-08 13:08 

把党建工作作为中心工作的助推器,坚持将党的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发挥党建工作优势,为促进我院科研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坚持把党建工作与确立发展战略相结合。正确的战略和发展目标是引导我院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院党委以重大教育活动为契机,适时提出我院发展战略和目标,2004年底提出了“瞄准一个目标,抓住两个重点,提高三种能力、建成四大基地,搞好五个建设,达到六个一流”总体思路,此后,修编了《中国水科院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六个一”的目标和“十个十”的具体要求,2016年提出“三个阶段”发展目标、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新的“六个一”目标和重点任务。通过广泛动员、认真组织、扎实推进,把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在推动科研事业发展上来,形成党政齐心、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是科研创新能力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在巩固和发展院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和行业需求进一步拓展新学科,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科研技术服务,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十二五”期间,共计签订科研合同额57.21亿元,提交科研报告3086份、发表论文3729篇、出版专著262部、获得专利372项、编制标准118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表彰137项,其中,国家奖14项,“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等项目的研发,为防洪减灾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支撑,一些关键工程技术在青海引大济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西藏拉洛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救灾抢险中,我院专家奋勇争先、冲锋在前,第一时间带头赶赴现场,积极出谋献策,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我院专家对雅安地震、洪水灾害、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南水北调工程、中国水现状等热点问题的观点和见解,彰显我院在水利水电科技支撑方面的优势。

三是科研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组建了一批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目前,我院设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水利部重点实验室,18个院级实验室组成的实验平台体系,4个国家级工程中心、8个水利部部级中心、11个研究所、4个科技企业组成的研发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科研平台体系。延庆试验基地多个试验大厅已经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大兴试验基地大型高速水流减压箱、水力机械实验平台等规模和功能均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牧区试验基地的风洞试验室通过验收,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大型土工离心机升级改造及试验研究平台建设》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购置了一大批精度高、性能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建立了高性能计算集群,全院科研环境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和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坚持正确用人标准,加大干部选拨、交流、轮岗、挂职锻炼力度,“十二五”期间,任免处级干部137人次,调整了17个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组织3批28名青年干部跨部门交流,选派20名科研骨干参加博士服务团、水利部扶贫、科技援疆援藏。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新增高层次人才11人,新增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实施“五大人才”计划,遴选10名创新领军人才、10个院级重点团队、30名“三型人才”、10名国际复合型人才重点培养。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新的绩效系数核定办法和改革科研创新激励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院属企业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坚持“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新空间,接待来访人员从2012的161人次增加到现今的259人次,先后与35家国内相关单位、34家国际组织或机构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承担了8个涉水组织总部或中国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十二五”期间承担政府国际科研项目合同额达1200多万元,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承担水利水电项目技术咨询和工程建设任务20余项,为中国水利走向世界开辟了新的领域。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17/12/07 19:08:44